火紅的水果映出紅火的生活。
10月25日,記者來到貴州黔南州羅甸縣沫陽鎮沫陽村火龍果生產基地,村民正迎著驕陽,穿梭在火龍果藤架間采收果實。
基地種植有1100畝火龍果,今年預計產果1600噸,產值約1280萬元。生態是基地的特色。當地采用生態農耕模式,以水肥一體化、綠肥培肥壓草、病蟲害綠色防控、果園套種為路徑,以沼液、酵素等為肥料,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。
基地帶著農戶,才實現了產業豐收、農民增收。基地采取“企業+合作社+農戶”模式,建立聯農帶農機制,帶動周邊農戶增收。村民不僅能入股分紅、獲得土地租金收益,還能通過在基地務工增收。
羅甸位于貴州南部,素有貴州“小三亞”之稱,春早、夏長、秋遲、冬短,年日照1350~1520小時。近年來,該縣發揮氣候資源優勢,緊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基地定位,推動水果產業高質量發展。目前,該縣水果種植面積達23萬畝,其中火龍果3.54萬畝。羅甸被授予“中國火龍果之鄉”,“羅甸火龍果”“羅甸臍橙”先后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。(經濟日報記者 吳秉澤 張可 劉暢 視頻剪輯 張思揚)
10月25日,記者來到貴州黔南州羅甸縣沫陽鎮沫陽村火龍果生產基地,村民正迎著驕陽,穿梭在火龍果藤架間采收果實。
基地種植有1100畝火龍果,今年預計產果1600噸,產值約1280萬元。生態是基地的特色。當地采用生態農耕模式,以水肥一體化、綠肥培肥壓草、病蟲害綠色防控、果園套種為路徑,以沼液、酵素等為肥料,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。
基地帶著農戶,才實現了產業豐收、農民增收。基地采取“企業+合作社+農戶”模式,建立聯農帶農機制,帶動周邊農戶增收。村民不僅能入股分紅、獲得土地租金收益,還能通過在基地務工增收。
羅甸位于貴州南部,素有貴州“小三亞”之稱,春早、夏長、秋遲、冬短,年日照1350~1520小時。近年來,該縣發揮氣候資源優勢,緊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基地定位,推動水果產業高質量發展。目前,該縣水果種植面積達23萬畝,其中火龍果3.54萬畝。羅甸被授予“中國火龍果之鄉”,“羅甸火龍果”“羅甸臍橙”先后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認證。(經濟日報記者 吳秉澤 張可 劉暢 視頻剪輯 張思揚)
(責任編輯:張思揚)